資本圈最推崇的奢侈品牌
日期:2008/04/14 來源:編輯:
文章TAG:
事實上,打造集團旗艦品牌的做法,為奢侈品集團廣為采用。歷峰打造的是卡地亞、梵克雅寶(Van Cleep & Arpels),PPR是Gucci,斯沃琪集團是寶璣、歐米茄,這些旗艦品牌不僅在品牌形象上帶動和提升集團其他品牌,而且在收入貢獻上,更是達到20-50%的比例。
奢侈品集團運作的成功經(jīng)驗,以及在新興市場擴張的資本壓力,正迫使一些之前堅持獨立的知名公司都在計劃上市。過去六年來,意大利最大的奢侈品公司之一Prada幾次試圖上市均未成功。最近,意大利最大零售銀行INTESA SANPAOLO支付1億英鎊收購了Prada 5%的股份,以此估值,Prada價值20億英鎊,并可能在2008年上市。
意大利皮具制造商菲拉格慕在2007年中雇用Michele Norsa擔任首席執(zhí)行官-首位不屬于奢侈品行業(yè)42家家族企業(yè)之一的總裁。這可能也是不得已之舉,1993年,菲拉格慕的規(guī)模比Gucci大,是寶格麗的兩倍;而今天,它只是寶格麗的一半,Gucci的1/4。Norsa決心帶領(lǐng)這個落后了的家族企業(yè)“在未來兩年內(nèi)上市”。
當然也有不隨大流者。阿瑪尼,這位意大利最成功奢侈品企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更傾向于保持公司的獨立。盡管歐萊雅及LVMH都意圖收購他的企業(yè),他卻認為4億英鎊的公司財政已足夠支撐自身的進一步擴張。他的觀點是,金融市場不了解時尚,時尚是善變的,如果一款新上市衣服遭到批評,公司股價便會下跌。

拓寬銷售渠道 走親民路線
近幾年奢侈品運作模式的改變,還體現(xiàn)在銷售渠道的變革上。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目前至少有18個以上的奢侈品牌開展了在線交易,作為其傳統(tǒng)專賣店渠道的補充。2005年以來,奢侈品在線交易額約以年均40%的速度快速增長。
除此之外,奢侈品牌還利用拍賣行這一特殊的流通渠道,推廣投資級別的產(chǎn)品,并巧妙利用拍賣行的定價功能和吸引眼球的效應(yīng),宣傳品牌形象,維護品牌其他產(chǎn)品的高定價。
隨著全球富裕人群數(shù)量的迅速成長,奢侈品公司也紛紛將緊盯超級富豪的眼光轉(zhuǎn)向日益龐大的中產(chǎn)階層。他們的做法,一是推出副牌產(chǎn)品。這樣既不會貶低自身品牌,同時也使得經(jīng)營產(chǎn)品多樣化,帶來更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