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珠寶藝術與珠寶設計一直是珠寶設計爭論的焦點,如何在藝術與設計之間取得平衡,是相當難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藝術和設計之間的對白。
關于如何區分藝術和設計的話題總是玄之又玄,并因此引發的爭論也有很長一段時間。
藝術家和設計師都基于相同的知識基礎來創作視覺作品,但他們創作的理由卻截然不同。
有些設計師認為自己是藝術家,但鮮有藝術家認為自己是設計師。
那藝術和設計之間的準確差別是什么呢?本文將研究和對比這兩者之間的核心原理。
關于這一主題,人們有著強烈的相左觀點,我期待各位能在評論中各抒己見。本文不是權威指南,只是想發起一個話題,讓我們讓放開胸襟來討論!
優秀的藝術啟發人;優秀的設計激勵人
也許我們大家都認同的,藝術和設計之間最本質的區別是兩者的目的。
通常情況下,創作藝術品的過程是從零開始——一個白板。藝術品是源于藝術家的觀點或看法或態度。
他們創作藝術品是為了和他人分享觀點,讓觀賞者與之相通,并從中學習或受啟發。
當今最為知名(成功)的藝術品是那些能在藝術家和受眾之間建立強烈情感紐帶的藝術品。
與此相反,當設計師準備創作一部新作品時,他們幾乎總是有一個固定的起點,不管是文字、圖畫、靈感或行動。
設計師的工作并不是創造新東西,而是以傳遞已存在的東西為目的。
那個目的幾乎總是去激發觀眾去做些事情,比如購買產品、使用服務、訪問某地和了解某些信息。最為成功的設計作品是那些可以最有效傳遞信息并激發消費者消費的作品。
優秀的藝術需要詮釋;優秀的設計需要領會
藝術和設計之間的另一個差別,是它們各自的受眾如何理解它們所傳達的消息。
盡管藝術家準備傳遞觀點或情感,但這并非是說那觀點或情感只有唯一的含義。
藝術以不同的方式和人們相連,這是因為每個人的解讀均不同。
多年以來,人們一直在解讀并討論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為什么她在微笑?科學家說這是你身邊視覺造成的幻覺。浪漫主義者說她陷入了愛河。懷疑論者說不需要理由。他們說的都沒錯。
而設計就截然相反。很多人說,如何一個設計作品的目的需要“詮釋”,那它是個失敗的作品。
設計的基本目的是,傳遞信息并激發受眾做些事情。
如果你的設計作品傳遞的信息并非是你的初衷,那你的受眾將會解讀為另外一種信息,那么作品沒有達到它的要求。通過優秀的設計作品,受眾可以理解設計師的準確信息。
優秀的藝術是一種品味;優秀的設計是一種觀點
藝術由觀點來判斷,而觀點卻受品味支配。
對于一位有遠見的現代藝術愛好者來說,翠西·艾敏在1999年入圍特納獎的作品《我的床》,也許是藝術表達的高度。(譯注:翠西·艾敏是位英國藝術 家,《我的床》這副作品的內容是:一張凌亂的雙人床,上面有污跡斑斑的被褥,周圍散落著弄臟的內褲、TT、拖鞋、空飲料瓶等各種雜物。)
對于更為傳統的藝術追隨者來說,《我的床》可能是媒體的一種恥辱。這就回到我們說的詮釋,但品味更多是人的喜惡,絕非是作品所傳遞的信息。
雖然設計有品味的元素,但優秀設計和糟糕設計的區別卻是見仁見智。
沒有品味,優秀的設計作品依然是成功的。如果它能達到其技法人們做某事的目的,那么它是否是優秀,這就見仁見智了。
我們可以繼續討論這一特殊的觀點,但我希望其中基本原理已是明了。